油榨岭开放旅社坐落于岳阳楼区洞庭新城慈氏塔社区油榨岭32号,建于民国时期,2019年被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历史建筑。
(2025年7月拍摄)
一、建筑特色
该旅社为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建筑面积278.08㎡。其外墙原为青砖,经修缮后改为红色,在整条街区中格外醒目。在城市发展与建设史上,这一建筑秉持去繁从简的理念,着重突显临街商铺的实用性,鲜明反映了民国时期的建筑设计风格。它与周边相邻的类似建筑形成群组布局,共同营造出独特的历史环境氛围。
二、油榨岭巷历史
油榨岭作为一条街巷,开始见诸史志图册。清《光绪巴陵县志》记载:“油榨岭,北自鱼巷口南行一百四十步,西有上达巷出洞庭庙;又南一百六十步,北通天岳,南通塔前。”这条街巷北低南高,坡度约30度,与天岳山街几乎平行,在羊叉街交汇,长度相近。
上达巷位于巷子中段,对面是原教工之家;巷子入口右侧有一栋红砖三层楼,左侧约十米处是一处公共取水点。巷内有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巷,呈蛇形走势,全长约200米,沿石阶可通往洞庭庙巷与万寿宫巷。
清末,油榨岭巷内设有岳阳最早的邮政所及茶社。民国时期,油榨岭巷除建有一所教会办的岭南小学外,还有众多旅社,其中最有名的是群仙旅社,经常有些富商的小轿车停靠门前。靠近街河口处,有座清代建成的大型盐仓库。当时,岳州及湖南全省的食盐,需用船舶运至街河口,再由盐政机关纷发全省各地。
编辑、摄影:李勇燕 余奕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