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持续高温天气,各大商场、超市、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开足冷气,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去“蹭凉”,“蹭凉族”应运而生。不少公共场所很欢迎市民前来“蹭凉”,然而少部分市民在“蹭凉”中却把文明丢了,给被“蹭凉”的场所带来困扰。
昨日上午10时,市新华书店内,许多学生及市民正在看书,也有人拿着手机一边蹭wifi,一边享受着舒适的冷气。下午4时,天虹、百盛多家商场内,大量的市民走进商场闲逛,还有些人坐在休息区享受着冷气。“每天好多人来吹免费冷气,我吃了中午饭就带着孙子来了,来晚了不一定有座位。”正在“蹭凉”的市民孙群芳称。
记者走访发现,家具城、药店、咖啡馆、快餐店等有冷气的地方,也成了市民“蹭凉”的好去处。然而不少商家也诟病一些“蹭凉”人的不文明行为,干扰了他们的正常工作,比如高声喧哗、乱扔垃圾等。
“阿姨,不好意思,麻烦让一让,我们的顾客要坐下试鞋……”在东茅岭一家卖鞋专柜区域,市民“抢占”了试鞋凳,营业员只好请“蹭凉”市民让一让。类似的场景也在其他公共场所上演。百盛商场内,记者在一处甜品站外的休息区看到,一大群市民在“蹭凉”。其中,几个市民刚离开,就留下一堆纸屑和饮料杯。与此同时,记者还在银行和移动营业厅等地方看到,不少“蹭凉”市民直接躺在休息区的凳子上呼呼大睡,还有极少数市民光着膀子、脱掉鞋子,既影响了公共环境,又妨碍了城市形象。“进店就是人气,我们欢迎大家来‘蹭凉’!”南湖大道一家甜品店老板告诉记者,对他们来说,有人进店就能增加人气,所以店里敞开大门欢迎市民来“蹭凉”,只要市民不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秩序就行。该工作人员一语道出被“蹭凉”一方的心声。
对于“蹭凉”这一现象,民俗专家何培金称,这是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公民有权到任何一个公共场所停留,停留多长时间都是公民的自由,无权干涉;另一方面,很多市民同时聚集在同一个公共场所,必然造成拥挤不便等问题,因此市民要自觉,公共场所相关单位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何培金表示,公共场所的职能就是为市民提供娱乐、休闲、聚会的空间,在极端的天气里,公共场所应积极容纳那些有需要的人;作为市民也要以不影响公共秩序为前提,不能将私人空间的一些不良举动带进公共环境。(记者 李 婷 实习生 牛钰睿垚 张 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