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岳阳堂位于岳阳市楼区塔前街,是岳阳市最大的基督教堂,为湖南省重点教堂、全国和谐寺观教堂,至今有120多年历史。2011年被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历史建筑。
一、历史沿革
1900年,美国基督教传教士海维礼和妻子远渡重洋,来岳阳传教。他们在塔前街购地20多亩,创办了礼拜堂,也就是这座基督教堂。后相继在梅溪桥设“福音堂”、南正街设“山麓社”、交通门设“讲道所”,以传播基督教。
他以教堂为依托,先后创办了贞信女子初级小学、普济医院、护士学校、湖滨教会学校,引进西方文化,对岳阳民智的开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939年国民政府社会部批准成立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岳阳“复初会”改名岳阳堂会,隶属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湖南大会湘北区会,下辖三个外堂。
1949年,已恢复岳阳、湖滨、桃林、云溪等9个教堂及9个支堂,有美籍传教士5人、英籍传教士30人、教徒888人。
1966年“文革”开始,基督教停止活动,教堂改为“城南派出所”。
1986年10月在岳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原美国复初会基督教部分教产以及基督教塔前街礼拜堂归还岳阳基督教会,并拨款叁万元将基督教礼拜堂修缮一新对外开放,由此基督教礼拜堂更名为“岳阳基督教堂”。
1993年,岳阳基督教堂被鉴定为危房,迁至竹荫街“圣公会生命堂”。1999年1月1日,教堂在原址上重建,同年12月底竣工。
二、建筑特色
岳阳基督教堂为中西结合式砖木结构,房屋布局为凸形,全长38.5米,宽14.5米,檐高7米,建筑面积558平方米。
教堂临街为山字中式牌头,有“十”字砖塔三组,两边墙上饰有上圆下方砖砌腰线图案,由牌头至教堂设有三道门:一进门为砖砌方门,二进门装有木制门框,三进即教堂。
教堂前部为三层,顶楼为钟楼,中部至后部为主厅,两边设有走马楼,木板栏杆,长10米、宽2米。
顶棚由木板组成方格图案,兰色油漆,厅内各用四根木柱支撑,构造显得空间开阔,曲线优美,别具风格。
编辑:李勇燕 余奕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