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湖而生的城陵矶水文站,驻守在大潮奔涌的洞庭湖旁,见证着水文事业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将近120年的时间里,它连接起长江水文的过去和现在,延伸向清流永续的未来。2011年被岳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历史建筑。
一、基本情况
自1904年建站,城陵矶水文站已“年满”120周岁。2023年夏,全国首批22处百年水文站名单出炉,城陵矶水文站榜上有名。
城陵矶水文站位于原城陵矶海关,1930年在七里山(现站址处)设立流量断面,测量出湖水量、沙量,并逐步增加水质、泥沙颗粒、降水、蒸发等项目。1952年确定城陵矶(七里山)水尺断面为基本断面使用。
城陵矶水文站位于长江中游,是长江流域已有135个水文站之一,又是洞庭湖的监控站,在防汛测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904年1月,城陵矶海关在办理报关手续的中洋关设立水尺,逐时定时观测水位,并将记录整理成水位公报;
1930年7月,城陵矶水位站改为水文站,由湘鄂湖江水文总站接管,将基本水尺上迁7.5千米,同年增设岳阳水位站,测验断面上游约800米就是岳阳楼;
1938年9月,因抗日战争中断运行;
1946年9月恢复观测,由扬子江水利委员会接管;
1950年1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水利局接管;
1952年4月,城陵矶水文站重归长江水利委员会管辖,将水尺断面下迁4千米,确定城陵矶水尺断面为基本断面使用。城陵矶水文站以七里山为中心,上有岳阳水位站,下有莲花塘水位站,始终保持三足鼎立。
三、历史时刻
(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城陵矶水文站
2018年4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被誉为洞庭湖及长江流域水情“晴雨表”的城陵矶水文站,这在长江水文广大职工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岗位,做好水文工作,更好服务于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绿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仔细询问城陵矶水文站的历史和发展状况,以及历史上洪灾情况,对水文工作极为重视。
(二)1998年高洪测验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20世纪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又一次流域性大洪水。1998年7月25日城陵矶水文站水位达34.94米,7月27日洪水攀升至35.48米。8月20日35.94米洪峰时,院内最深处水已齐胸部,干部职工坚守岗位,保证了水位观测的连续性与不间断。
四、水文成果
“六角亭”的亭子下面与洞庭湖水相连,通过亭下水位的高低就可识别湖泊水位的高低。
(城陵矶水文站保存着1904年以来的水位、降水、流量、含沙量整编档案。)
亭中,有一块屏、一幅挂图、一套水位计的装置,日夜不停地记载着水位数据,通过一体机屏幕就能看到实时水位、流量等信息。城陵矶水文站水位自20世纪90年代底开始采用自记水位记录方式。
现在的水位观测采用气泡式水位计和浮子式水位计相配合的方式,降水量采用翻斗式自记雨量计观测,实现水位和降雨自动采集、固态存储并用于资料整编。
城陵矶水文站拥有了长江流域首台集成展示水文监测数据的新生代机器人——“全感通”。
灰白色的立体装置,高达4米,八字形黑眼睛像个“囧”字,方块形肚子里装满电子芯片。只要轻轻一碰肚子外面的电子屏,实时水位、流量、含沙量等数据就会显现。这也是我们水文现代化工作的一个标志性成果。
编辑:李勇燕 余奕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