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管理 >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岳阳市历史建筑档案系列宣传——龙柱

来源:岳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发布时间:2025-01-15 10:22

  “国大龙柱子”是岳阳人民对它亲切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龙柱子作为岳阳人与这个城市情景交融的时空烙印,已为这座古城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2011年,被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历史建筑。

  一、文化意义                                                                             

  岳阳市南湖大道上的“国大龙柱子”是岳阳的地标之一,以其高大威武的外形和栩栩如生的雕刻而闻名。这四根龙柱子始建于1991年,主要是为了迎接国际龙舟节。当年的龙舟节吸引了来自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27支龙舟队在南湖展开激烈角逐。为了更好地打造龙舟文化,在通往赛场的必经之路迎宾路(现南湖大道)树立龙柱雕塑喜迎盛会。

 

  龙柱子的设计、雕刻与组装皆由岳阳本地的能工巧匠们完成的,从接到任务到完工用时不到50天。1991年 6月13日,4根各重二三十吨的龙柱竣工剪彩,岳阳的能工巧匠们赶在龙舟节前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记忆。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建筑,而地标性建筑则是城市的代表。30多年来,行色匆匆的人们在龙柱旁匆匆而过,或许并没有在意它,但它始终静静地伫立在喧嚣的闹市中,见证着巴陵古城的辉煌灿烂与日新月异。

  二、结构特色

  四根龙柱由彭润生、王锦汉、邓忠廉、谢吉龙和朱伯卿设计,为华表式露天直立,龙柱龙头为立雕,呈昂首飞腾之势。内部构架采用“烟囱工艺”解决方案,首先在台基上用砖砌一空心圆筒,然后用钢筋编扎打箍,再在外面围砌龙身、龙鳞和祥云的预制雕塑构件,在钢筋空隙内以水泥砂浆现浇,之后再用白水泥勾缝。中间两根高14米、直径1.5米,两边的各高12米、直径1.4米。威严的龙头,炯炯有神的双眼,飘逸的胡须,遒劲的龙爪,都被雕刻得栩栩如生。在蓝天白云和大红灯笼的映衬下,威武雄壮,活灵活现。

 

  三、国际龙舟节

  国际龙舟节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举行。这个节日起源于中国湖南省岳阳市汨罗江地区,这里被认为是端午龙舟文化的发祥地,有着“端午源头、龙舟故里”的美誉。

  龙舟竞渡是节日的主要活动,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在公元前278年投江自尽,当地百姓划船打捞,此后每年端午前后,当地居民都会组织龙舟竞渡来纪念他。

  国际龙舟节其他习俗包括悬挂艾蒿、喝雄黄酒、吃粽子等,用以避邪和纪念屈原。


  龙舟文化已被全球华人、华侨所认同,并扩展到世界许多地方,如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德国、英国、南非、瑞典、俄罗斯、美国等,龙舟赛成为一项世界性的文化旅游活动和现代体育活动。

  1991年7月,国际龙舟联合会在香港成立,推动了龙舟运动的国际化发展。

  1992年8月,亚洲龙舟联合会在北京成立,进一步促进了龙舟运动在亚洲地区的普及和发展。

  1995年,首届世界龙舟锦标赛举办,标志着龙舟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正式认可和普及。

  国际龙舟节不仅是一项体育赛事,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通过龙舟竞渡等活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风貌。

  四、岳阳龙舟节


  岳阳是龙舟运动的发源地之一,自1987年起,岳阳市开始在南湖组织举办集体育、文化、经贸、旅游于一体的大型龙舟节(赛)活动,该活动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面向境外市场的23个重要节庆活动之一。

  岳阳在国际龙舟赛事中占有重要地位,先后举办了多次国际性龙舟大赛,吸引了全球近1000家有影响的媒体报道。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龙舟团体负责人曾来岳阳观摩龙舟赛。


  编辑:李勇燕 余奕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