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管理 > 城市建设

奋力推进城镇化 吹响小康进军号

来源:岳阳市住建局 发布时间:2016-07-29 08:55

城镇化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在提高城镇化质量上下功夫,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实现四化同步发展。

“十二五”以来,岳阳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速,全市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中小城市、重点中心镇、一般乡镇为梯次,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各城镇综合功能逐步完善,腹地功能得到发挥。至2015年末,全市城镇化率54%,比“十一五”末提高7.99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市共创建国家级重点镇16个、省级示范镇3个、省级中心镇7个、省级特色镇20个;创建省城乡统筹示范县2个、示范镇3个;创建市级特色强镇10个。全市城镇综合污水处理率91.89%,比“十一五”末提高6.5倍。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0362户,一大批农村居民享受到政策红利。

当前,岳阳正处于承接历史上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的关键时期。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和长江中游城市群这几大国家战略在岳阳交汇。2013年,“岳阳长江新区”列入《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4-2020年)》;2015年,岳阳被列入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2016年初,岳阳成功创建全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虽然近年来我市城镇化进程取得了一定成效,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但与长株潭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分析原因,主要问题是:一是城镇配套改革滞后,如二元户籍管理、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等。二是城镇融资渠道狭窄,如小城镇建设信贷投入较少、产业发展投资吸引力不大、县级财政实力薄弱等。三是城镇服务功能薄弱。如小城镇水、路、环卫、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等。

实现全面小康,必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涉及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以及其他公共服务多个方面,应遵循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和文化传承,大力推进户籍、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土地、财税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促进农村转移人口逐步转变为城镇居民,在实质上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

做“细”规划。推进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产业规划等“多规合一”,科学合理安排城镇建设、产业集群、农田保护、村落分布、生态保护等空间布局,优化配置城乡要素资源。城镇发展做到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防止“千镇一面”,如贸易镇、企业镇、科技镇、旅游镇等。在城市设计上,以洞庭湖、长江水、绿带网、旅游城、科技园、现代港的规划布局体现生态性,构建融山、水、城自然组合的山水园林城市骨架。

做“优”品质。突出绿色“秀气”,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和绿化品质,推进广场人文化、环城森林化、道路景观化、城区园林化建设,实现人在花园中,城在绿色中,一步一景,步移景移。突出水系“灵气”,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契机,加速环城水系建设与河湖连通,并打造一批“海绵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突出住房“人气”,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逐步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加速推广绿色建筑,构建低碳生态环境。科学布点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农民居住向新社区集中。

做“强”实力。合理布局产业,实现优势互补,避免重复投资。项目向园区集聚,关联产业向龙头企业集聚。培育优势产业,引进技术先进、配套性强、关联度高的企业。紧抓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机遇,打捆申报一批重大项目,逐步形成工业走廊、产业群和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发展农特产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一批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壮大第三产业,推动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建设,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新型商贸业态、大型购物中心和电子商务。加快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等发展。

做“特”文化。突出保护历史风貌,结合有机棚改,重现传统街区,如市城区天岳山,宝塔巷等;恢复历史遗存活力,如岳阳“十井”等;恢复被占用文物古迹,如三眼桥、云溪牌坊等;对分散零星文物集中迁建,形成新景区;对遭到破坏的景观要修旧如旧,如岳阳文庙、庙前街等。同时,发掘和恢复已消失或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如岳东饭店、传统庙会、巴陵剧、皮影戏、巴陵扇等,予以政策、管理、经济等各种扶持。此外,规划建设一批岳阳历史特色、风土人情、传统工艺、民俗文化的特色街或步行街,打造洞庭美食文化,重现洞庭风帆、洞庭夕照、渔歌互答等原生态风貌,促进服务业、旅游业发展。

做“全”功能。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按照“窄路、密网”理念,形成以城市快速路和城市干道为骨架、稠密支路为毛细血管的道路网络系统。加速洞庭湖经济圈交通建设和航空港、城际道路建设,整治干线航道。加速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土地利用紧张的探索停车楼模式。编制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科学划定纳污范围,加快项目建设。推行小城镇“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延伸公共服务,统筹中心城区、县城、建制镇及工业园区水、电、气、污水管网等公共设施对接。支持和引导市、县级医院到小城镇开办分院和联合办院。调整农村教育布局和结构,促进农村小学及幼儿教育向乡镇和中心村集中,初中向乡镇集中,高中向县(市)区所在地集中。

做“活”机制。借鉴九江“先筑巢,后引凤”机制,经营城市先做环境,宗地周边配套道路、水、电、气、通讯后再挂牌出让。适度举债,加速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城市建设和经营。创新土地开发利用机制,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规划,整体搬迁“空心村”,进行土地复垦,等额折算为建设用地指标,净增耕地面积在全市范围内储备、流转,所得收入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探索农民进入小城镇后原有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流转制度。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社保、医保、社会救济体系,稳步推进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四网合一”。将城市低收入群众救助制度延伸到农村,并大力加强福利院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制度。创新城镇建设管理体制。将城镇建设纳入政府绩效评估与干部实绩考核范围。在政策和资金上向重点镇建设予以倾斜。借鉴湖北、江苏等地管理模式,在乡镇设立村镇建设管理所,并作为县级建设部门派出机构,负责规划、建设、环卫、房产、执法等工作,不增加乡镇的财政负担。


(岳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