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举行的岳阳“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就岳阳住建事业总体成就作了权威发布。
改革开放40年来,岳阳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湖乡特色为依托,以历史人文为底色,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大手笔扩城提质,绘就了秀美城市崛起的美景。至2017年底,市城区建成区面积110 平方公里,比40年前的10平方公里扩展了10倍以上;城市道路总长759公里,比2000年的88.7公里增长了8.55倍;城市排水(污水)管网1142公里,比2002年的300公里增长3.8倍;全市建成28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比“十一五”末提高6.5倍;全市城镇化率57.21%,比40年前的16.2%增长了3.5倍。同时,创建了16个国家级重点镇、3个省级示范镇、7个省级中心镇、20个省级特色镇,基本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中小城市、重点中心镇为梯次,层次分明、规模适度的现代化城镇体系。
二、大创新发展产业,打造了产城融合升级的高地。到2017年,全市完成建筑业产值372亿元,比1978年的1.38亿元增长了271倍,实现增加值168.7亿元,约占全市GDP的5.2%,贡献地方税收20.3亿元。同时,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以及存量房交易产值178.2亿元,比1978年的5918万元增长了301倍,约占全市GDP的3.2%,贡献地方税收17.2亿元。
三、大力度维护民生,树立了住房保障惠民的典范。改革开放以来,岳阳住房保障事业经历了住房制度改革、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四个阶段。
自2010年启动棚改区改造以来,到2017年底,全市共实施棚户区改造14.4万户,被评为“百姓点赞十大民生实事”之一。至“十二五”末,全市住房保障总户数达到30万户,城乡居民人均使用面积49.1平方米,超过小康标准13.1个百分点。
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还就住建部门水环境治理、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商品房房价调控、绿色建筑推进情况和棚户区改造等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记者/宋昊)